深度解读智能穿戴产品设计
作者: 深圳市振川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发表时间:2019/12/16浏览量:2468
谷歌眼镜直接拉开了可穿戴设备行业大幕,各式各样的可穿戴设备成为众多创业公司的创新项目,手表、眼镜,甚至内衣、袜子等都成为可穿戴设备的载体,成为电子产品消费中的一个新热点。 IDC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同比增长200%,总出货量达到2100万个,虽然可穿戴设备整体普及速度缓慢,但依然处于高速增长之中。苹果今年发布Apple Watch,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以390万个的出货量拿下18.6%的份额。排名第一的是Fitbit,智能手环依然是第一大市场。
智能穿戴产品设计市场依然处于发展早期,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中国厂商也利用早期积累的优势夺取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中国成为可穿戴领域增速最快的市场,从IDC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排名来看,小米第三,BBK排名第五,可以说,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短期内没有放缓的迹象,根据IDC预计,到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飙升到1.26亿个,但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依然处于发展早期,资本、创业者或是巨头们进入可穿戴设备热度不减,甚至用狂热来形容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在传感物联网创建人杨剑勇看来,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前景诱人,成为厂商们的新宠儿,但目前市场依然没有一款可穿戴智能设备走近千千万万家庭,包括苹果手表,因为产品成熟不够,二是因为产品价值还未满足消费者需求。进入该领域的创业者或巨头们,要想获得市场认可依然艰难。可穿戴设备应从工业设计与科技完美融合,透过模糊时尚与科技的界限,让科技融入一切那么自然。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厂商,应通过人工智能来思考未来及出路,人工智能是所有智能硬件最高层级应用,以达到科技与人体验完美融合。
可穿戴设备为何尴尬:无创意 功能叠加
从设计、功能及市场三个维度来看待可穿戴设备,在从事这一领域的创业者应明白,即设计师、应用开发者们不应重新打包智能手机时代的思维方式,而是创造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在此,传感物联网创建人杨剑勇认为,设计师和开发者应保持专注,不要一股脑给予我们大量的信息。从工业设计层面来看,可穿戴智能设备要有一个时尚外观。工业设计是可穿戴智能设备核心。让我想起两年前的智能手表,MOTO360智能手表未上市之前,在智能手表“屏幕”就有不少争论,但依然保持方形设计,那时也与部分智能手表厂商有交流关于圆形屏幕,但大多数都是由于难度否定,因一旦设计成圆形,将增加生产工艺难度,而去年MOTO360智能手表上市,在哪个时候对MOTO360评价是最“美貌”的智能手表,事实上,后面又在模仿MOTO360智能手表圆形的设计。设计与生产工艺之间,大多数想到是生产工艺困难。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创新,首先外观设计就要有超前,而不是跟随,缺乏符合自身设计文化理念。在传感物联网创建人杨剑勇看来,工业设计是可穿戴等智能设备设备的灵魂,如何从外观上设计出一个爆款产品尤为重要,毕竟随身佩戴身上的设备,首先要新、炫、酷以及做工精细。
另外,可穿戴智能设备功能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不断叠加各式各样的功能,试问,一款小小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真需要那么多功能吗?有谁会在手表上发短信、刷朋友圈?事实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我们可以从“工具化”来思考,有专业人士认为,任何传统化的工具,尤其专业领域的工具,我们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找准一个点,简单、单一功能的工具,有其回归的理由,解决某一个需求便可,无须叠加其它功能。以Nest产品为例,仅仅是温控产品智能化,Nest产品透过完美的外观设计,再加上单一的“工具化”功能,把这一功能发挥极致,Nest温控产品核心功能具有学习功能,根据用户生活习惯学习,以达到无人化来操控产品。而谷歌另一个可穿戴设备谷歌眼镜由于功能太强反而不能进入大众市场。可穿戴智能设备在某一个功能上发挥极致,在你想获得全能的时候,就放弃了工具特定的属性。
还有,在设计一款可穿戴设备设备之前,已瞄准消费群体,那么根据产品市场定位,单点突破。如通过与医疗、养老结合。同样以手表为例,手表本质是时间,叠加再多功能意义不大,毕竟很少人会在手表上刷朋友圈。那么手表为中心做医疗养老是否可取?答案是一定可以,尤其以独居老人为主的使用群体为切入点,针对老年人用户诉求,医疗健康服务是尤为关心,作为晚辈也时刻关心父母健康,一旦老人发现意外,老人可通过随身佩戴的手表报警、通话、测量血压、地理位置等,再结合用户对接的医疗服务数据库,及时掌握用户以往病史,以及手表传送的血压等数据,系统快速分析病情,那么救援更加精准、及时。以此切入市场,智能手表拼的不是硬件,而是背后服务的价值,根据用户定制不同服务。设备本身不值钱,值钱是背后的服务价值,这才是大市场。